1、强电和弱电全部采用下走线
这时,强电与弱电只能从机房的两边以叉齿结构交叉安装桥架,并仔细分析风道的走向,尽量减少对风的阻力。
同时,由于强电线缆离地面比较近,在设计上需防范空调漏水可能带来的影响,当然还应防范人为造成的强电线缆损伤。
2、强电和弱电全部采用上走线
强电和弱电全部采用上走线时,在空间需要形成多层桥架,因为强电与弱电最好不要铺设在同一根桥架中(移动公司的基站除外),以免引入电磁干扰。
全部上走线的前提是对机房的层高有所要求,另外,由于弱电系统的线缆经常需要调整,上走线时尽管不需要打开架空地板,但仍然存在着线缆维护和调整的工作难度。
3、强电采用上走线,弱电采用下走线
当强电采用上走线,弱电采用下走线时,由于可以使强电线缆的安全性得到保证,同时对机房高度的要求不高,而且能够兼顾弱电线缆经常需要调整的情况,还可以保证风的传输不会遇到大阻力。
对于一些不愿意打开地板的用户而言,他们可能愿意使用上走线,而不愿意使用吸盘打开地板。
4、穿线组织策划
要组织好穿线关键在于施工组织者,施工组织者应:理解布线系统总体结构,不要穿错路线;能明确区分要敷设的各种电缆,不要用错电缆;熟悉电缆要经过的管路,有丰富的穿线经验;懂得预防典型的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问题;理解综合布线系统电缆敷设的特殊要求;思路清晰,把信息点分组,一组一组地敷设,不多穿,不漏穿;每组应不超过20个信息点,否则同时穿放的电缆量大,穿放费力容易导致电缆损伤,也容易缠绕、打结,非常影响进度;严谨地做标号,并记录长度刻度;严格地组织测试,用检测仪表逐条电缆测通断状况。
穿线应按工序要求进行,管槽检查,钢管加护口,埋地钢管试穿。对所有参与穿线的人员讲解布线系统结构、穿线过程、质量要点和注意保护电缆。策划分组,一组一组地穿放电缆,对于其中一组,选择穿线起点。电缆运至起点,标号,记配线架端刻度,把此一组穿至配线架,按要求留余长。度量起点到插座端长度,截断,标号,记插座端刻度。插座端盘绕在插座盒内。对每根电缆进行通断测试,补穿,修改标号错误。最后整理穿线报告,扣线槽盖。
在配线箱处从配线柜入口算起余长为配线柜的(长+宽+深)。机柜和理线槽,应该是井井有条。余线应按分组表分组,从线槽出口捋直绑扎好,绑扎点间距不大于50cm。不可用铁丝或硬电源线绑扎。50芯电缆转弯半径应不小于162mm。垂直电缆通过过线箱转入垂直钢管往下一层走线时,要在过线箱中绑扎悬挂,避免电缆重量全压在弯角的里侧电缆上,这样会影响电缆的传输特性。线槽内布放电缆应平直,无缠绕,无长短不一。
电缆按照设计平面图标号,每个标号对应一条4对电缆,对应的房间和插座位置不能弄错。两端的标号位置距末端25厘米,贴浅色塑料胶带,上面用油性笔写标号或贴纸质号签再缠透明胶带。此外在配线架端从末端到配线柜入口每隔1米用要用标签纸贴在电缆外皮上用油性笔写标号。4对双绞电缆按3%的比例穿备用线,备用线放在主干线槽内,每层至少1根备用线。
穿线完成后,所有的4对芯电缆应全面进行通断测试。测试方法:把两端电缆的芯线全部剥开,露出铜芯。在一端把数字万用表拨到通断测试档,两表笔稳定地接到一对电缆芯上;在另一端把这对电缆芯一下一下短暂地接触。如果持表端能听到断续的声音,就OK。每根电缆的4对芯线都要测。这样测试能发现的问题是断线、短路和标号错误。
5、施工质量的保障措施:
1.要做好设计阶段的详细图纸,图纸很重要。不要以为很简单,一张好的综合布线设计图纸可以节省你的布线时间